意大利筋膜手法是由意大利物理治疗师Luigi Stecco开创,基于30多年的解剖文献分析和临床实践,用于评估和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、功能障碍和内脏功能紊乱。
意大利筋膜手法有一套自己完整的评估诊疗体系,通过它的治疗,可以帮助患者从根本解决疼痛等问题。同时它验证了整体观的思路,将筋膜解剖知识和身体功能相结合,可作为医患共同的有利工具。
筋膜手法定义了控制6个方向14个区域运动的肌筋膜单元(Myofascial Unit,MFU)。每个肌筋膜单元包括该区域的骨骼、肌肉、神经、筋膜、血管、淋巴等。
☑CC点(center of coordination,协调中心):像背阔肌、大圆肌、冈下肌、三角肌等,它们的收缩都会使肱骨向后运动,实际上,在完成这一动作时,这些肌肉中只有部分的肌纤维被激活,这些协同完成同一动作的肌纤维产生的力的向量汇聚一处——协调中心CC点。 CC点在解剖学上有明确定位,CC点的病理变化实际上是产生症状的原因!
☑CF点(center of fusion,融合中心):但人体并不可能像机器人一样只做简单的前后、左右、上下的运动。在完成复杂动作时,则涉及到cf的调节作用。比如手臂内收的动作是手臂由向前方向的运动过度到向内方向,这样的动作若要保持流畅,就需要cf点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!
☑CP点(center of perception,感知中心):存在于关节附近,正常生理状况下感知关节的运动;在病理情况下,则感知疼痛。没有明确的定位,不同患者,不同病情,其位置也不相同。
意大利筋膜手法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生物力学模型,以帮助破译筋膜在肌骨失调中的作用。筋膜是理想的感知并协调运动的组织,当身体某一部分向任何方向运动,该区域的筋膜就会进行肌筋膜和张力的重新排布,筋膜内部的传入神经兴奋,感知精确的方向或空间信息。任何对筋膜滑动的阻碍都会导致传入神经改变,造成不连贯的动作。